Taiwan E-Paper

大亞電子報-20221128-明年起18歲成年 牽動房地稅等15則

 明年起18歲成年 牽動房地稅

房屋稅可望突破自住三戶限制 地價稅房產較多家庭受惠 土增稅留意「一生一屋」兩要件

《民法》成年年齡自2023年起下修至18歲,台中市地稅局表示,包含房屋稅、地價稅、土地增值稅等房地三稅,都會因子女成年與否而影響租稅優惠適用,提醒民眾可預作準備。

首先房屋稅方面,主要節稅方式是申請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率1.2%,其中一項適用條件是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全國所有房屋合計在三戶內,地稅局表示,成年年齡下修後,子女滿18歲就算成年,可單獨計算戶數,等於提早突破自住三戶限制。

其次在地價稅部分,自用住宅優惠稅率為千分之2,比一般用地稅率千分之10至55,省稅至少四倍。

地稅局表示,地價稅自住優惠規定,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受扶養親屬僅限一處,而自明年起,只要小孩年滿18歲,有機會提早多一處土地適用自用住宅用地稅率,房產較多的家庭可望受惠。

地稅局舉例,假設陳先生有兩處住宅用地,一處由本人設籍,另一處是太太與小孩設籍,原本僅本人設籍的土地適用自住稅率,若小孩2023年滿18歲,即可在滿18歲後,再提出另一處自住稅率申請,符合其他自住要件的話,陳先生一家就能多一處土地適用自住稅率。

而在土增稅方面,影響主要在於「一生一屋」優惠稅率10%之適用。地稅局指出,一生一屋優惠有兩大要件涉及成年年齡變動,第一是「一屋規定」,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除出售的自用住宅外,沒有其他房屋;第二是「設籍規定」,本人或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在出售前設籍且持有連續滿六年。

舉例,林先生2023年後訂定買賣契約出售房地並申請適用一生一屋土增稅優惠,若出售時,林先生的19歲女兒另持一間房屋,由於已成年,未違反一屋規定,林先生可適用一生一屋,對他而言,成年年齡下修屬有利。

另一位張先生同樣2023年後出售自住房地、申請適用一生一屋,然而卻發現出售房地僅19歲兒子設籍連續滿六年,非屬未成年子女設籍,不符設籍規定,張先生將無法適用一生一屋。

2022-11-21經濟日報

房地三稅受成年年齡下修之影響

稅目

主要影響

房屋稅

影響自住稅率適用,子女滿18歲,即可單獨計算戶數,提早突破自住三戶限制

地價稅

影響自住稅率適用,子女滿18歲,即可提早多一處土地適用自住稅率

土增稅

影響「一生一屋」優惠中的一屋規定、設籍規定等

資料來源:台中地稅局             翁至威/製表

 

認列商品盤損 注意時限

南區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若發生商品盤損要認列,必須是存貨採永續盤存制,或經核准採零售價法者才能適用,並在事實發生後30日內,檢具清單報請該管稽徵機關調查,或經會計師盤點並提出查核簽證報告,且年度所得稅查核簽證報告經查明屬實,才能列報為當年度損失。

國稅局官員表示,盤存制度主要分為定期盤存制,和及永續盤存制,而依照《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規定,營利事業列報商品盤損,必須是存貨採永續盤存制才可認列。國稅局說明,永續盤存制平常就會對商品每次買進、賣出及結存有詳細記載,隨時都會記銷貨成本及期末存貨,因此有「存貨」及「銷貨成本」紀錄。

而商品性質可能發生自然損耗或滅失的情況,營利事業無法提出證明文件時,若營利事業會計制度健全,經實地盤點,盤損率1%以下時,可直接認定商品盤損。

2022-11-21經濟日報

 

 

企業政治獻金抵稅 有上限

不得逾所得額10% 總額不超過50萬元 政黨經營、累虧未補等六情形禁止捐贈

九合一大選進入倒數,台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在今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對政黨、政治團體及擬參選人的捐贈,依規定可在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抵稅,但以不超過所得額10%,總額不超過50萬元為限。另外,有六大情形的營利事業不能捐贈政治獻金,國稅局提醒企業要特別留意。

公司行號可能會透過政治獻金捐贈給候選人或政黨,以具體行動表達支持,還有機會讓公司節稅。然而,捐贈者與被捐贈的政黨都必須符合特定條件,在營利事業申報時,列為捐贈費用在所得額中減除。

國稅局官員表示,營利事業如有六大情形,依《政治獻金法》規定不能捐贈政治獻金,分別為第一、公營事業或政府持有資本達20%的民營企業;第二、 與政府機關有巨額採購,或重大公共建設投資契約,且在履約期間的廠商;第三、政黨經營或投資的事業;第四、與政黨經營或投資的事業有巨額採購契約,且在履約期間的廠商。

第五、外國、大陸地區、香港、澳門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或主要成員為外國、大陸地區、香港、澳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的法人、團體;第六、有累積虧損尚未依規定彌補的營利事業。

此外,要留意捐贈扣除額限制,官員表示,企業向政黨、政治團體及擬參選人的捐贈,在申報所得稅時,作為當年度費用或損失,可減除金額不能超過所得額10%,總額不能超過50萬元。

除了扣除額有限制外,捐贈給候選人或政黨的金額也有上限,官員表示,營利事業對同一政黨、政治團體每年捐贈總額上限為300萬元;企業對同一候選人捐贈總額,上限為100萬元;企業對不同候選人的捐贈,每年上限為200萬元。

此外,捐贈對象也要注意,如果候選人未依法登記,或是登記後候選人資格遭撤銷,對其捐贈就無法扣除。官員表示,如果企業支持的不是特定參選人,而是直接向政黨捐款時,受贈政黨的得票率須達1%以上,否則將不能認列為當年度費用。

2022-11-22經濟日報

企業捐贈政治獻金留意事項

項目

說明

扣除額限制

可減除金額不能超過所得額10%,總額不能超過新台幣50萬元

無法捐贈的企業

一、 公營事業或政府持有資本達20%的民營企業

二、 與政府機關有巨額採購,或重大公共建設投資契約,且在履約期間的廠商

三、 政黨經營或投資的事業

四、 與政黨經營或投資的事業有巨額採購契約,且在履約期間的廠商

五、 外國機構,或主要成員為大陸香港、澳門地區的法人、團體

六、 有累積虧損尚未依規定彌補的營利事業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陳姿穎/製表

 

 

購車「舊換新」 折抵款須開發票

國稅局說明 以物易物屬銷售 應報繳營業稅 購車款則取得全額發票申報

台北國稅局表示,公司行號如果將營業載貨的卡車,以舊車折抵的方式購入新車時,「以物易物」的價款屬於換入新車的代價,營利事業應以舊車折抵款開立統一發票給購入者,並取得購入新車全額的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

台北國稅局官員指出,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規定(簡稱營業稅法),將貨物的所有權移轉與他人,以取得代價者,為銷售貨物;公司以物易物的行為屬於交換,但從稅法角度看屬於銷售的一種。

因此,營業人購買新車,同時車商又估價回收舊車,並以舊車折抵新車部分價款,這類「以舊換新」的模式,屬於以物換物的交換行為,依《統一發票使用辦法》規定,營業人以貨物或勞務與他人交換貨物或勞務,應在換出時,開立統一發票及報繳營業稅。

另外,官員表示,依照營業稅法32條規定,營業人對於貨物或勞務的定價,應內含營業稅,因此營利事業開立發票時,要特別留意銷售額以及營業稅額的計算。

國稅局官員舉例,甲公司向乙公司購入新車時,以舊車抵價新台幣5萬元,折抵後實付45萬元,因此甲公司等同以5萬元出售舊車,應依換出舊車抵價5萬元開立統一發票給乙公司,上載銷售額4萬7,619元(5萬元÷(1+5%))以及營業稅額2,381元(5萬元-4萬7,619元),並向乙公司取得新車統一發票全部價款50萬元,上載銷售額47萬6,190元及營業稅額2萬3,810元後,再依營業稅法規定,申報銷項稅額及進項稅額。

2022-11-22經濟日報

 

 

個人扣除額 最高20萬元

台北國稅局表示,個人依照《政治獻金法》捐贈款項給參選人、政黨等,在綜所稅捐贈扣除總額,最多可列舉綜合所得總額20%,但以不超過20萬元為限。

政治獻金是民眾或營利事業,對政黨或候選人無償提供的動產或不動產、不相當對價的給付、債務的免除或其他經濟利益,例如:提供現金、支票、免費提供場地作為競選總部等,這些都是屬於政治獻金的範疇。此外,政黨或候選人以餐會、音樂會等方式,公開對民眾募款,也是接受政治獻金捐贈的一種方式。

個人若想透過捐贈節稅,要留意相關規定,國稅局表示,在捐贈額度部分,以個人捐贈為例,對同一候選人每年捐贈總額不能超過10萬元、對同一政黨每年捐贈總額不能超過30萬元;對於不同候選人每年捐贈總額不能超過30萬元;對不同政黨每年捐贈總額上限60萬元。

國稅局官員舉例,A先生在明年申報綜所稅時,綜合所得總額為100萬元,則A最多可以列舉政治獻金扣除額20%、即為20萬元。

2022-11-22經濟日報

 

 

土地交換 按原持分現值報稅

台中市政府地方稅務局表示,土地交換應分別向原土地所有權人徵收土地增值稅,交換雙方應在訂立契約之日起30日內,向地方稅稽徵機關申報土地移轉現值。而土地交換移轉現值的申報與買賣相同,應按原持分土地現值申報,而不是按交換差額申報。

此外,政府為了減輕自用住宅房屋者的負擔,對於出售自用住宅用地時,可享受一生一次按10%的優惠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而土地稅法所稱「出售自用住宅用地」,包括交換土地在內。

因此,交換土地只要符合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300平方公尺,或非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700平方公尺,地上建物為土地所有權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所有,且已在該地辦竣戶籍登記,在交換前一年內未曾出租或供營業使用之住宅用地,就可申請土增稅優惠稅率。

2022-11-22經濟日報

 

 

認列呆帳損失 留意兩要點

1.依照債務人倒閉、破產等情況檢附相關文件 2.以存證函送達時間視為發生年度列報

營利事業發生呆帳損失,可分為債務人倒閉、逃匿、重整、和解或破產宣告等因素,導致債權無法收回;另外,則是債權逾期兩年,經催收後仍未收取本金及利息者,都可在呆帳實際發生時認列損失。台北國稅局提醒營利事業,呆帳損失若要認列,須留意檢附文件和認列年度。

國稅局官員表示,營利事業列報呆帳損失時,應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4條規定,檢附相關文件,才能將呆帳損失認列。而情況不同,認列呆帳所須檢附的文件也有所差別,如果屬於債務人倒閉、逃匿情情形,營利事業列報呆帳損失時,應取得載有債務人倒閉、逃匿前,郵局無法送達的存證函。

若是債務人破產宣告或依法重整,則應取得法院裁定書;若營利事業與債務人和解,包括在法院上或由商業會、工業會和解、調解委員會調解等,應取得和解筆錄或裁定書作為證明文件。

已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營利事業仍無法拿回款項時,則要提供經法院發給的債權憑證;債務人若依據國外法令清算,則要拿出清算完結證明、並經駐外使館、商務代表或外貿機關驗證。

此外,呆帳損失認列年度則要留意,以存證函或催收證明送達年度,為呆帳損失列報年度。台北國稅局提醒,呆帳損失應在實際發生年度認列,無法由營利事業選擇歸屬年度,在列報時若沒有留意,恐遭剔除補稅。

甲公司在辦理2020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列報呆帳損失1,000萬元。甲公司主張2018年以前銷貨給乙公司的貨款,經多次口頭催討皆未獲清償,因此甲公司在2020年12月底,向乙公司寄發存證函催討款項,並在2021年1月取具郵政事業已送達的存證函。

甲公司認為,2018年的貨款到了2020年已逾期兩年,且已向郵政機關交寄存證函,因此在2020年度列報呆帳損失,但依照規定,應以存證函送達年度2021年,視為實際發生呆帳損失的年度,因此國稅局剔除甲公司列報的呆帳損失1,000萬元,核定應補徵稅額170萬元。

2022-11-23經濟日報

列報呆帳損失須留意事項

項目

說明

檢附文件

 ● 債務人倒閉、逃匿:應取得郵局無法送達的存證函

 ● 債務人破產宣告或依法重整:法院裁定書

 ● 與債務人和解:和解筆錄或裁定書

 ● 申請強制執行,仍無法拿回款項:提供經法院發給的債權憑證

 ● 債務人依據國外法令清算:清算完結證明(經駐外使館、商務代表或外貿機關驗證)

認列年度

呆帳損失認列年度,以存證函或催收證明送達年度,為呆帳損失列報年度,無法自行選擇歸屬年度,在列報時若沒有留意,恐遭剔除補稅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陳姿穎/製表

 

 

不動產交易 別忘報契稅

新北市政府稅捐稽徵處表示,依《契稅》條例規定,不動產的買賣、承典、交換、贈與、分割或因占有而取得所有權,均要申報繳納契稅;而依《強制執行法》所為的拍賣,也是買賣的一種,民眾如果向法院標購法拍屋,要如期向稽徵機關申報契稅後,才能辦理過戶。

如果民眾未依規定申報繳納契稅,而自行辦理產權變更登記,導致有匿報或短報應納契稅,經主管稽徵機關查明屬實,除了要補徵應納稅額外,還要按應納稅額處以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鍰。

稅捐稽徵處說明,買賣契稅的核算,是以申報時當地不動產評價委員會,評定的標準價格按6%稅率核算課徵,但向法院標購的房屋,如標購價格低於評定標準價格時,則按較低的實際標購價格,核算課徵契稅。

2022-11-23經濟日報

 

 

營業人退換貨 留意兩步驟

1.開立「進貨退出折讓證明單」給賣方 2.當期申報扣減進項稅額 以免被認定虛報漏稅

台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在採購貨物或設備時,可以透過賣家所開立的統一發票折抵營業稅,但如果發生退貨、換貨等情形,營業人應要留意兩步驟。首先,須開立「進貨退出折讓證明單」給賣方;再來,在開立折讓單當期,申報扣減進項稅額,以免遭國稅局認定虛報進項,構成漏稅行為。

事實上,進項稅額是營業人以營業為目的進貨商品時,所支付貨款當中的營業稅額。國稅局官員表示,依加值型營業稅採稅額扣抵制,營業人進貨時會取得「進項稅額扣抵憑證」,這時可以用來申報扣抵賣出貨品時的「銷項稅額」。

不過若營業人在貨品進貨時,已經將進項憑證列帳,並完成營業稅申報,但之後卻將貨品退還給賣方,此時營業人應依照《統一發票使用辦法》,開立「進貨退出折讓證明單」給賣方,並將退貨稅額從折讓證明單開立當期的進項稅額減除。

國稅局舉例,甲公司2020年7月15日,銷售15台電腦給乙公司,並開立統一發票銷售額共新台幣75萬元、營業稅額3萬7,500元,乙公司收到進項憑證後,在同期(2020年7月-8月)申報營業稅時,列報該筆銷項稅額。

之後乙公司在當年10月1日發現有五台電腦有瑕疵,因此向甲公司辦理退貨,此時乙公司應出具銷售額25萬元、營業稅額1萬2,500元的銷貨退回、進貨退出折讓證明單給甲公司,並在當期(2020年9月-10月)申報扣減進項稅額1萬2,500元。

此外,營利事業在申報進項稅額扣抵時,要確保拿到原始憑證,例如:發票、勞健保收據,如果以發票作為申報的憑證,必須標明營業稅稅額和公司統編,且要留意消費地點在國內,同時不屬於消費者性質的會計項目,才可列為進項稅額扣抵。

官員舉例可扣抵進項稅額的項目,例如:貨品進貨、薪資支出、營業場所租金支出、文具用品、出差的膳宿費、交通費、辦公設備或業務車輛維修費、刊登徵募人才的廣告費用等。

台北國稅局提醒,營業人已申報扣抵稅額的進貨,發生退貨或折讓等情形,須向稽徵機關申請補報,並更正事實發生當期營業稅,申報扣減進項稅額。

2022-11-24經濟日報

進項稅額扣抵留意事項

項目

說明

已申報扣抵稅額的進貨,發生退貨或折讓

營業人留意兩步驟:首先,須開立「進貨退出折讓證明單」給賣方;再來,在開立折讓單當期,申報扣減進項稅額

確保拿到原始憑證

以發票作為申報時的憑證,必須標明營業稅稅額和公司統編,且要留意消費地點在國內,同時不屬於消費者性質的會計項目,才可列為進項稅額扣抵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陳姿穎/製表

 

 

債權人利息收入 應申報

國稅局提醒 須併入所得總額繳綜所稅 漏報將連補帶罰

個人依借貸契約給付的利息,屬於債權人的利息所得,台北國稅局提醒,因為債務人為個人,所以無須辦理扣繳憑單申報,不過債權人仍要將利息所得,自行併入實際取得年度的綜合所得總額,課徵綜合所得稅;不能因個人間債務利息所得,在稽徵機關提供的系統查無資料,而未依法誠實申報。

國稅局官員說明,除了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及存款利息外,個人貸出款項所取得的利息,也屬於《所得稅法》第14條所規定的利息所得;但個人間借貸所生的利息,因為不是來自金融機構的存款利息,因此無法依所得稅法第17條規定,列為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台北國稅局舉例,甲先生因資金調度需要,在2014年8月和乙先生簽訂借貸契約,並提供土地抵押向乙先生借款2,500萬元,借款期間為五年且約定年利率20%,2019年8月抵押借款到期時,甲先生依約定,償還本金及利息共5,000萬元(本金2,500萬元+利息2,500萬元),不過國稅局卻查獲,乙先生未依規定申報,當年度因個人間借貸取得的利息所得2,500萬元,國稅局除了核定補徵稅額966萬元外,並依所得稅法第110條規定,處兩倍以下罰鍰。

國稅局表示,個人間資金借貸所給付的利息,依稅法規定不需辦扣繳申報,民眾往往認為沒有扣繳憑單可勾稽,就不會被查獲,而未將利息所得併入申報綜所稅。

台北國稅局提醒,稅捐機關可透過其他管道查獲,如經人檢舉、查公司帳戶,或經檢調通報,發現債權人有漏報或短報的情形。

2022-11-24經濟日報

 

 

CFC稅制疑慮 財政部滾動檢討

營利事業受控外國企業(CFC)新稅制預計2023年上路,針對外界對於「台灣CFC制度衍生重複課稅」等問題,希望將未實現金融資產評價損益自CFC當年度盈餘排除,否則可能有「未實現獲利卻先課稅」問題,財部表示,已發問卷詢問各方意見,整合意見後將對外說明。

賦稅署副署長李雅晶表示,CFC制度不是加稅措施,而是將CFC當年度盈餘視同分配,提前在盈餘發生年度課稅;對於外界建議,將未實現金融資產評價損益自CFC盈餘排除,否則可能有「未實現獲利卻先課稅」問題。李雅晶說明,國內CFC制度是按國內認可財務會計準則計算的財報盈餘為計算基礎,且儘量減少調節項目,降低納稅人依從成本。

不過財政部也考量,金融資產通常短期內會經常交易,就未實現金融資產評價損益調減CFC當年度盈餘,短期即須加回,可能增加處理程序,因此目前正在綜整各界意見,並參考其他國家做法,並持續滾動檢討。

2022-11-24經濟日報

 

 

企業未實現損失 不得認列

稅局提醒 財務上暫估費用不能列報 交際費、捐贈、折舊、差旅費超限則須補稅

台北國稅局提醒,營利事業在列報損失費用常見兩大錯誤,包含超出限額、以及列報未實現損失,依現行稅法規定,除了屬於存貨跌價損失、勞工退休準備金,或備抵呆帳外,營利事業在財務上暫估費用或損失,屬未實現性質,不予認定費用及損失,營利事業在報稅時要注意,以免遭調整補稅。

國稅局官員說明,財務會計與稅務課稅所得概念不完全相同,因此營利事業在報稅時必須作帳外調整,因為部分費用或損失在稅法上設有上限,所以超過上限部分無法認列,例如:交際費、捐贈、折舊、差旅費等。

國稅局舉例,甲公司2019年營所稅申報中列報乘人小客車折舊費用,以購入成本500萬元按五年計算,但稅法規定依耐用年數計列折舊時,以250萬元為限,甲公司所列報金額已經超限,就會被剔除並補稅。

另外,依據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63條規定,未實現的費用及損失不得認列,但屬短期投資的有價證券跌價損失、存貨跌價損失、職工退休金準備、職工退休基金、勞工退休準備金、備抵呆帳及其他法令另有規定,或經財政部專案核准者,不在此限。

國稅局舉例,A公司在2019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時,在出口費用中,列報預估的維修設備費用215萬元,因預估費用屬於未實現性質,不予認定,因此A公司列報的未實現預估費用全數調減,並補稅43萬元。

而另一常見的錯誤,是列報未實現的投資損失,國稅局說明,乙公司在營所稅申報時,列報投資損失50萬元,並說明該損失是投資海外基金造成的損失,乙公司原本申購A基金200萬元,在同年10月出售A基金轉購B基金,而B基金淨值為180萬元,但乙公司又在同年12月出售B基金並轉購C基金,而C基金淨值為150萬元,因此列報投資損失共50萬元(20萬元+30萬元)。

不過經國稅局查證,乙公司截至12月底並未將基金贖回,而當年度也只是轉換投資標的,因此當年度列報的投資損失並未實現,50萬元不得列報。

2022-11-25經濟日報

列報損失費用常見錯誤

項目

說明

超出限額

部分費用或損失在稅法上設有上限,所以超過上限部分無法認列,例如:交際費、捐贈、折舊、差旅費等

列報未實現損失

未實現的費用及損失不得認列,例如:預估的維修設備費用、基金轉換投資標的但尚未贖回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陳姿穎/製表

 

不動產擔保價值 核實計算

納稅人須提供銀行評定的房屋及土地價格證明文件 供稅局認定

台北國稅局表示,納稅義務人以土地、房屋作為繳稅擔保時,若認為以土地公告現值,或核計的房屋現值加兩成估價,與擔保品價格不符時,可以主動提供其他認定不動產實際價值的證明文件,例如:銀行貸款評定的不動產價格,或不動產估價師的估價資料等,以供稅捐稽徵機關,核實計算擔保品價值。

國稅局官員表示,納稅義務人為塗銷因未繳納稅款,經稅捐稽徵機關辦理的禁止財產處分,可提供不動產作為繳納稅款擔保,而不動產擔保價值的計算,可提示銀行貸款評定房屋及土地價格等時價資料及證明文件,由稅捐稽徵機關核實認定,經認定足額擔保,即可塗銷禁止處分登記。

國稅局官員說明,納稅義務人提供土地、已辦妥建物所有權登記的房屋作為繳稅擔保時,土地按公告土地現值加兩成、房屋按稅捐稽徵機關核計的房屋現值加兩成為估價原則。但納稅義務人如果認為稅捐機關核計的估價過低,可以自行提供估價證明文件,經稅捐稽徵機關查明屬實者,就可以認定。

國稅局舉例,納稅義務人林先生逾期未繳納贈與稅新台幣100萬元,而林先生名下有A及B兩筆土地,國稅局為按公告現值加兩成的估價原則,分別認定A土地為40萬元、B土地為80萬元,並通知地政機關對林先生的兩筆土地禁止處分,不得移轉。

不過林先生打算出售A土地,並申請以B土地作為擔保,以塗銷A土地的禁止處分,經過國稅局輔導後,林先生提供經銀行貸款評定,B土地價格為110萬元的時價資料,以及證明文件,因此核實認定B土地價值為110萬元,因為已提供足額擔保,因此塗銷A土地的禁止處分。

2022-11-25經濟日報

 

 

開業醫設備折舊 七年攤提

台北國稅局表示,開業醫師申報執行業務所得時,列報醫療院所醫療用機器及設備的折舊費用,應以不短於七年的耐用年數,逐年平均提列;如耐用年限屆滿仍繼續使用者,可預估可使用年數並重新估計殘值,續提折舊。

國稅局說明,依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規定,醫療用的機器及設備耐用年數為七年,與生財器具耐用年數為五年的規定不同;依執行業務所得查核辦法規定,固定資產的折舊,應採用平均法,並按不短於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規定的耐用年數,逐年依率提列。

而耐用年限屆滿仍繼續使用者,可以自行預估可使用年數並重新估計殘值後,按平均法計提折舊;續提折舊之公式為,折舊=(原留殘值-重行估列殘值)÷估計尚可使用年數。

國稅局舉例,S診所2020年度申報執行業務所得時,發現S診所購買醫療設備新台幣700萬元,預估殘值0元,誤以五年提列折舊費用140萬元〔(700萬元-0元)÷5〕,經依正確耐用年數七年計算,每年折舊額應為100萬元〔(700萬元-0元)÷7〕,剔除超限金額40萬元。

2022-11-25經濟日報

 

 

自動販賣機明年起開發票

為保障民眾索取發票的兌獎權益,以自動販賣機收取停車費及銷售食品、飲料的營業人,自2022年1月1日起應逐筆開立統一發票交付消費者,不過考量營業人準備時間,依自販機取得時點訂定有一年,以及六年的輔導期間,北區國稅局提醒,屬於輔導期一年的自動販賣機營業人,將在2023年1月1日起,開立發票給消費者。

國稅局表示,為方便消費者辨識,各地區國稅局在去年印製核發兩款專屬標示貼紙,以紅色、黃色貼紙,區分自動販賣機適用一年、六年輔導期間,並輔導營業人逐一張貼在自動販賣機明顯位置。

國稅局提醒,營業人2022年1月1日以後取得的自販機銷售食品、飲料,及收取停車費機台,應儘速依限調整,以具備逐筆開統一發票功能。

2022-11-25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