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E-Paper

大亞電子報-20221114-未上市股所得課稅 三樣態等12則

 

未上市股所得課稅 三樣態

計入最低稅負計稅:①無法證明原始成本 以成交價20%計算 ②會計師簽證財報每股淨值推計 ③以交割日公司資產核算

個人交易未上市櫃股票所得,應計入最低稅負計稅,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若納稅人無法提供成交價格或取得成本,有三種推計方式;不過若國稅局查到實際所得較高,則會以查得資料為準。

立法院於2020年底三讀《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修法,將個人交易未上市櫃股票恢復納入最低稅負制計稅,以遏止透過股權交易等方式避稅,同時降低炒房誘因,並自2021年起適用。

國稅局表示,個人交易未上市櫃股票所得,是以交易時的成交價格,減除原始取得成本、必要費用後的餘額,作為所得額,相關辦法也設有推計所得方式,主要分三種。

首先,若個人無法證明原始取得成本,則以實際成交價格的20%計算所得額;第二,若個人未能提供實際成交價格,則按交割日前一年內,最近一期經會計師查核簽證的財務報告每股淨值,計算收入,並以75%為所得額。

第三,若交割日前一年內並無會計師簽證財報,則以交割日公司資產每股淨值計算收入,同樣按75%計算所得。

不過,若稽徵機關查到的實際所得額,較前述計算所得額高,將依查得資料核計。

國稅局表示,納稅人計算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也要留意相關規定。舉例而言,因購買而取得未上市櫃股票,成本是以成交價格為準;若因公司盈餘轉增資而取得,則以股票面額為準;若為公司資本公積轉增資而取得,則成本為零。

必要費用方面,主要是指證交稅、手續費等。

此外,若交易成立五年內的高風險新創未上市櫃股票,可免納入計稅,至於「高風險新創」定義,包含須向經濟部申請核定,或登錄創櫃板、符合產創條例天使投資人條款規定等簡化認定方式,納稅人應留意相關規定。

國稅局呼籲,納稅人今年5月至6月報稅時,若未申報去年度交易未上市櫃股票所得,在未經檢舉、未經調查前,應儘速至戶籍所在地稅捐稽徵機關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才可免予處罰。

2022-11-07經濟日報

個人交易未上市櫃股票所得推計方式

情況

推計方式

無法證明取得成本

以實際成交價格的20%計算所得額

未提供實際成交價格

以交割日前一年內最近一期經會計師查核簽證的財報每股淨值計算收入,並以75%為所得

交割前一年內無會計師簽證財報

以交割日公司資產每股淨值計算收入,並以75%為所得

註:若實際查得資料較高,以查得資料為準      資料來源:國稅局       翁至威/製表

 

太陽光電模組用玻璃 有條件免課徵貨物稅

為扶植太陽光電產業,廠商從國外進口或國內產製專供太陽光電模組用的玻璃,只要檢具承諾不轉售、不移作他用聲明,及用途證明文件等資料,可免徵貨物稅。

財政部表示,太陽光電模組用玻璃原本適用貨物稅率為10%,不過為推進2050淨零排放目標,並扶植國內太陽光電產業,自2017年起提供免徵貨物稅,行政院也核定延長至2027年11月23日。

根據經部稅式支出報告,政府推動2025年太陽光電設置量達20GW(10億瓦)目標,預估每年平均將有約2GW太陽光電系統安裝量,由於國內光電模組產能不足,希望透過降稅促使廠商加速投資,健全產業鏈。

降稅實施期間,每年預估貨物稅、營業稅損失約0.85億元,但扶植產業,每年可增營所稅、綜所稅、營業稅約5.16億元,兩相抵銷後,每年可稅增約4.3億元。

2022-11-07經濟日報

 

 

國稅局:企業投資收益 依類別認列

境內基金資本利得免課營所稅 但須計課最低稅負 境外基金買賣價差或配息 計入所得課稅

營利事業獲得投資收益該如何認列?南區國稅局表示,可從資金來源以及所得類別區分。如果屬於投資境內基金,且屬於資本利得時,免課營利事業所得稅,但須計課最低稅負;基金配息部分則是計入營利事業所得稅額計算。不過,如果投資的屬於境外基金,無論是買賣價差還是配息,都應計入營利事業所得額課稅。

南區國稅局官員表示,營利事業投資可分為境內基金和境外基金,認定方式以基金公司的註冊地來區分。境內基金是指,基金的發行公司在國內登記註冊。依《所得稅法》規定,處分境內基金所發生的資本利得,屬於證券交易所得,在證券交易所得停徵期間,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但須計課最低稅負。

另外,官員表示,境外基金是指基金的發行公司註冊地,在我國以外的地區,由國外基金公司所發行,並經金管會證期局,核准在國內銷售的基金,營利事業處分境外基金的所得,屬於境外投資所得,並不屬於停徵證券交易所得稅的範疇,應依所得稅法規定,併入營利事業所得額申報。

國稅局官員舉例,國內甲公司在2020年度獲配國內A公司股息30萬元,以及國外公司B公司股息40萬元,則甲公司辦理2020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獲配A公司股息30萬元,應計入營利事業所得額計算營所稅,而獲配國外B公司股息40萬元,也須計入所得額申報課稅。

南區國稅局提醒,買賣國內基金產生的資本利得,須計入營利事業最低稅負申報;買賣境外基金產生的資本利得,或取得境外基金配發的股息,須計入營所稅課稅。

境內外基金並不是以基金投資區域區分,而是以基金公司登記註冊地區分,營利事業在申報處分基金利得時,若無法區別境內外基金,可至基金申購單位或上網至基金資訊觀測站查詢,以避免申報錯誤。

2022-11-08經濟日報

營利事業投資收益如何認列

項目

所得類別

境內來源所得

 ● 投資基金的買賣價差(資本利得):免課營利事業所得稅,須計課最低稅負

 ● 投資所獲配息:計課營利事業所得稅

海外所得

無論基金買賣價差(資本利得)還是配息,都須計課營利事業所得稅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陳姿穎/製表

 

 

國稅局:保留盈餘彌補虧損 須滿足兩要件

1.依規定編製財報進行處理 2.提請股東同意或股東會承認

南區國稅局表示,企業保留年度盈餘未分配將產生5%所得稅,不過未來可使用多種方式抵減,但要留意,若企業想將該盈餘彌補往年度虧損,須滿足兩要件,包含一、依《商業會計法》、《證券交易法》等編製財務報告的規定,針對待彌補虧損數額進行處理;二、提請股東同意或股東會承認,才享有抵減資格。

國稅局官員說明, 依《所得稅法》規定,營利事業可將未分配盈餘,彌補以往年度的虧損,彌補後便能作為減項,抵減未分配盈餘的稅基。

營利事業主張以彌補虧損來抵減盈餘,除了以往年度須有帳載虧損之外,還有另外的必要程序,須依商業會計法、證交法或其他法律有關編製財務報告的規定,實際針對待彌補虧損數額進行處理,國稅局才會核認該筆抵減額,不是帳上有以往年度虧損就可列報,還要有實際彌補的事實,才可以認列。

另外,營利事業還須按《公司法》規定,將虧損撥補議案,提請股東同意或股東常會承認,才能列為該所得年度未分配盈餘的減除項目。

國稅局舉例說明,甲公司申報2019年度未分配盈餘,依商業會計法規定處理的稅後純損60萬元,後來國稅局查獲甲公司漏報2019年度保險理賠收入200萬元,導致漏報稅後純益160萬元,核定甲公司2019年度未分配盈餘為100萬元(漏報稅後純益160萬元-申報虧損數60萬元),以及加徵5%營利事業所得稅5萬元(100萬元×稅率5%)並處以罰鍰。

甲公司主張2019年度資產負債表,帳載累積虧損有200萬餘元,想要以2019年度未分配盈餘100萬元來彌補,不過國稅局審核,甲公司股東會議事錄決議事項,並沒有彌補虧損事實,所以不能列為2019年度未分配盈餘的減除項目。

2022-11-08經濟日報

 

 

賣持有五年以下房地 有條件適用20%稅率

台北國稅局表示,個人自2021年7月起,因調職、非自願離職須出售持有期間在五年以下的房地,可以適用較低稅率按20%申報繳納房地合一所得稅。

但為避免民眾因調職,或非自願離職因素,須出售持有期間在五年以下的房地,財政部公告明定,個人或配偶在工作地點購買房地,辦理戶籍登記並居住,且無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因調職或非自願離職,須離開原工作地,而出售持有期間在五年以下的房地,可以按較低稅率20%,申報繳納房地合一所得稅。

國稅局官員舉例,甲先生在2018年在A地工作並購買房屋,2021年7月經公司調派至B地,於是在2021年8月將房屋出售,甲先生認為符合調職因素而出售房地,可適用稅率20%申報繳納房地合一所得稅,不過經國稅局調查,甲先生及其配偶未曾在該房地辦理戶籍登記,且曾將房屋出租給他人,因此不符財政部公告適用20%稅率課稅的規定,須以房地持有期間,超過兩年未逾五年適用稅率35%,核定補徵應納稅額。

2022-11-08經濟日報

 

 

雙11網購 別誤踩漏稅紅線

稅局提醒 向境外電商購物 留意適用稅則、稅率 若進口價格低於同類貨物 當心課反傾銷稅

雙11購物節即將到來,關務署提醒,無論是個人或營業人,在購買境外電商平台的物品時,若貨品進口價格低於同類貨物的正常輸入價格,要當心恐將額外徵收反傾銷稅。

此外,少數集運商及快遞業者為了爭取利潤,以「包稅」方式承攬進口快遞貨品,若遭查獲低報價格,不但貨物無法提領,還會產生刑責。

高雄關表示,依《關稅法》規定,進口貨物以低於同類貨物的正常價格輸入,導致損害我國產業時,得另外徵收反傾銷稅。目前公告應課徵反傾銷稅貨物有11類產品,包含陶瓷面磚、特定鋁箔、特定不銹鋼熱軋鋼品、特定碳鋼冷軋鋼品、不銹鋼冷軋鋼品、鞋靴、毛巾、卜特蘭水泥及其熟料、碳鋼鋼板、過氧化苯甲醯及特定鍍鋅、鋅合金扁軋鋼品。

關務署表示,進口境外購買貨品時,應事先查明該貨物是否應課徵反傾銷稅,並正確申報,以免延宕通關。官員表示,民眾在淘寶等海外平台購物時,時常忽略鞋靴、毛巾等屬於須申報的產品,若包裹以系統隨機選取遭海關檢驗,卻未事先申報,不只要補繳貨品價格29%至43%不等的反傾銷稅,甚至產生另外罰金。

此外,基隆關表示,少數集運商及部分快遞業者主打以「包稅」、「包郵」方式承攬進口快遞貨物,產生低報價格等情形;或是宣稱管制物品也可以幫忙進口。官員表示,每樣進口貨物適用的稅則、稅率不盡相同,輸入規定也有異,曾有民眾誤信集運業者,海關訂有「最低申報價格」,因此心存僥倖虛報貨價逃漏稅費,導致違反關稅法規定,面臨高額罰鍰。

官員表示,經海關查獲進口商品以化整為零、虛報貨物名稱、低報價格等不實申報方式,規避輸入規定或應課徵的稅費,進口人不但無法提領貨物,所衍生的相關裁罰或刑事責任也須承擔。

官員建議民眾訂購海外商品前,可先上網查詢「海運快遞跨境網購須知」,遵守進口的程序及規範,慎選快遞業者,勿聽信包稅或違禁品特貨說法,以免購買的海外商品無法順利拿到手。

2022-11-09經濟日報

進口貨物須留意事項

項目

說明

留意反傾銷稅

目前公告應課徵反傾銷稅貨物有11類產品,包含陶瓷面磚、特定鋁箔、特定不銹鋼熱軋鋼品、特定碳鋼冷軋鋼品、不銹鋼冷軋鋼品、鞋靴、毛巾、卜特蘭水泥及其熟料、碳鋼鋼板、過氧化苯甲醯及特定鍍鋅、鋅合金扁軋鋼品

易低報價格

每樣進口貨物適用稅率不盡相同,輸入規定也有異,曾有民眾誤信集運業者,海關訂有「最低申報價格」,因此心存僥倖虛報貨價逃漏稅費,導致違反關稅法規定,面臨高額罰鍰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陳姿穎/製表

 

 

房屋供作菇類栽培 免房屋稅

台中市地方稅務局表示,房屋如果提供作為菇類栽培使用,屬於培植農產品的溫室,符合免徵房屋稅的規定。

但如果屬於農產品加工的用途,例如菇類烘乾使用的房屋,則無法免徵房屋稅。另外,若是供農民居住的農舍,也不符免稅的要件,要依實際使用情形,按適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每年受颱風影響,菜價高漲,連帶菇類食材銷售量上升,各地的菇類栽培處所也逐年增加。稅務局說明,屬於培植農產品的溫室、稻米育苗中心作業室、存放農機具倉庫以及堆肥等供農業使用的房屋,免徵房屋稅。

官員說明,「供農民居住的自用農舍」和「直接作農業使用的房舍」不同,只有專供飼養禽畜、培植農產品的溫室等用途的房屋,才可以申請免徵房屋稅。

如果是供農民居住的農舍就要繳納房屋稅,另外,如果符合全國自住三戶以內者,可以適用自住住家用稅率1.2%課徵房屋稅。

2022-11-09經濟日報

 

 

發貨國外庫存 可減除銷售額

稅局提醒 企業須檢附會計師簽證收入調節表、存貨盤點資料 否則貨物出口時將視為營收

營利事業為搶得外銷先機,常將貨品先行出口至國外發貨倉庫存放,以利客戶下訂時快速到貨。南區國稅局表示,放置國外倉庫尚未銷售部分,可減除原申報銷售額,不過須檢附兩文件,分別為合格會計師簽證的收入調節表,以及存貨盤點資料,否則,貨物將在出口時視為營業收入。

國稅局官員表示,營利事業在國外設置發貨倉庫,當貨品經海關出口至國外發貨倉庫時,應先按出口報單所載價格,申報零稅率銷售額,在辦理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如貨品已出售,應在結算申報書之營業收入調節表,就實際銷售價格與原報關價格的差額,調整營業收入。

尚未銷售的貨物,可減除原申報銷售額,不過要留意,營利事業須提出發貨倉庫當地合格會計師,或委託國內會計師至當地實際盤點,並製作國外發貨倉庫存貨盤點資料,以及會計師簽證的收入調節表,供國稅局認定。

官員表示,收入調節表並沒有特定格式,但必須顯示從國內出口時,貨物申報的銷售金額、數量,與國外實際銷售的金額、數量以及差額的調整數。

國稅局官員舉例,甲公司在2021年度共輸出8,000萬元的貨物至日本發貨倉庫,不過截至2021年底,發貨倉庫實際銷售貨物金額只有5,000萬元,還有3,000萬元未出售。因此,甲公司在辦理2021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如果要減除發貨倉庫,尚未出售的存貨3,000萬元,須提出經會計師簽證盤點資料,以及營業收入調節表,才能以實際銷售數量及價格,向國稅局核實認定銷貨收入為5,000萬元,否則將以貨物出口時的銷售金額8,000萬元,認定銷貨收入。

另外,國稅局官員提醒,營利事業直接外銷貨物給國外買受人時,依據《統一發票使用辦法》規定,雖可免開立統一發票,不過在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仍應依法列報所屬年度的營業收入,而免開立統一發票的銷售額計算,應於報關當日,按海關公布適用的匯率,換算銷售額。

2022-11-10經濟日報

出口貨物至國外倉庫留意事項

項目

說明

營利事業所得稅

依貨品實際出售情形,在結算申報書的營業收入調節表進行調整,並應檢附當地合格會計師,或國內會計師簽證的收入調節表及存貨盤點資料。

 ● 貨品已出售:就實際銷售價格與原出口報單所載價格之差額,調整營業收入

 ● 貨品尚未出售:減除按出口報單所載的銷售額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陳姿穎/製表

 

 

陸製卜特蘭水泥 課反傾銷稅

關務署公告 持續課徵至2027年11月8日 稅率維持91.58%

財政部關務署昨(9)日公告,針對自中國大陸產製進口卜特蘭水泥及其熟料,即日起繼續課徵反傾銷稅,為期五年,至2027年11月8日止,課徵稅率維持91.58%。

關務署表示,我國自2011年5月30日起對卜特蘭水泥及其熟料課徵反傾銷稅,課徵期間原已在今年2月屆滿,不過去年水泥工業同業公會向財政部提出申請,財政部展開第二次落日調查,昨日公布調查結果,決議續按91.58%稅率課徵反傾銷稅。

財政部表示,經財政部、經濟部調查,認定傾銷及產業損害可能因停止課徵反傾銷稅而繼續或再發生,且經濟部綜合分析評估,無充分證據顯示繼續採行反傾銷措施,對國家整體經濟利益有明顯負面效果,因此按核定稅率繼續課徵。

關務署官員表示,自2011年對大陸產製進口卜特蘭水泥課徵反傾銷稅以來,實質上已無進口,顯示課徵反傾銷稅效果顯著。

此外關務署昨日也表示,針對自馬來西亞、印尼及泰國產製進口浮式平板玻璃反傾銷調查案,財政部初步認定有傾銷事實,經濟部初步認定對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不過依調查所得資料研判,尚無須臨時課徵反傾銷稅。

財政部初步認定傾銷差率,馬來西亞為22.08%、129.32%;印尼為5.76%、137.28%;泰國為0%、28.96%或57.39%。

財政部表示,這僅為初判,將繼續進行傾銷最後調查,依實地查核結果或其他新事證,最後傾銷差率或結論也可能與初判不同。

依規定,財政部針對平板玻璃案會在60日內完成傾銷最後認定,若最後認定有傾銷事實,會再送經濟部在40日內完成產業損害最後調查,最後再將結果送財政部關稅稅率審議小組決定是否課徵反傾銷稅。

2022-11-10經濟日報

 

 

小吃店漏開發票不定期派員稽查

小吃名店漏開發票層出不窮,中區國稅局表示,為遏止營業人短漏開統一發票,逃漏營業稅,即日起將不定期派員稽查營業人統一發票開立情形,針對屢遭檢舉、申報銷售額偏低,或有短漏開統一發票紀錄,以及發票開立異常的營業人,列為優先稽查對象。

國稅局官員說明,依據《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規定,除營業性質特殊及小規模營業人,依法免用或免開統一發票的營業人外,營業人銷售貨物或勞務,應依法開立統一發票,如經查獲,漏開統一發票或短開銷售額者,應按所漏稅額處五倍以下罰鍰,最高可罰新台幣100萬元,且一年內經查漏開達三次者,國稅局可以停止其營業。

國稅局查獲從事網路銷售的B業者,委託宅配業者配送貨物,並代收款項,卻未開立統一發票給消費者,進貨也未依規定取得進項憑證,短漏報銷售額達2億2,078萬元。

中區國稅局呼籲,營業人無論在實體店或透過網路銷售貨物或勞務,包含個人以營利為目的,採進、銷貨方式經營者,應依規定辦理營業登記,並應依法報繳營業稅。

2022-11-10經濟日報

 

 

企業最低稅負免稅額估調高

根據CPI漲幅計算 明年可望升至60萬元 2024年申報適用 逾3,000家業者受惠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估算,明年企業最低稅負起徵點(免稅額)可望從50萬元調升至60萬元,2024年申報適用,以近年自繳件數估算,約3,000多家可望受惠。

財政部表示,仍須向主計總處行文,正式取得CPI數字估算後才會確定,預計會在年底前公告。

為減輕納稅人負擔,《所得稅法》、《遺產及贈與稅法》、《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皆內建減稅機制,「當年度CPI」累計漲幅達標,將依據漲幅調整次年相關免稅額,其中綜所稅調整標準為上漲3%,遺贈稅、基本稅額(最低稅負)則為10%。

稅法對於「當年度CPI」定義,是指前一年11月到當年10月,共12個月期間平均,舉例而言,今年CPI是去年11月至今年10月的平均數。

初步計算CPI漲幅,在最低稅負方面,現行企業最低稅負免稅額為50萬元,前次調整為102年度,今年CPI累計漲幅達10.56%,超過10%,依上漲幅度計算、並以10萬元為調整單位,明年度免稅額將提高至60萬元,2024年報稅適用。

而個人最低稅負免稅額670萬元、死亡保險給付免稅額度3,300萬元,前次調整皆為103年度,今年CPI累計漲幅約9.49%,未達10%,明年將不調整。

個人綜所稅方面,雖今年通膨「壓力山大」,但去年底才剛調升今年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等額度,今年CPI累計漲幅約2.98%,距離3%調整基準僅一步之遙,明年也維持今年額度。照此推估,綜所稅免稅額、個人最低稅負免稅額,可望最快在2024年調升、2025年申報適用。

遺贈稅方面,免稅額去年CPI漲幅達標、今年度調整,今年CPI累計漲幅2.98%,未達10%,明年遺產稅免稅額維持1,333萬元,贈與稅免稅額維持244萬元。

另外遺贈稅課稅級距、不計入遺產總額及各項扣除額金額,今年CPI累計漲幅分別較前次調整上漲7.27%、9.49%,皆未達調整標準。

2022-11-11經濟日報

各稅連動CPI漲幅調整情形

免稅額

累計漲幅(%)

調整情形

企業最低稅負免稅額

10.56

可望從50萬元調升至60萬元,2024年申報適用

個人最低稅負免稅額

9.49

明年不調整,最快後年調升、2025年申報適用

個人綜所稅免稅額

2.98

遺贈稅免稅額

2.98

遺產稅免稅額維持1,333萬元;贈與稅免稅額維特244萬元

註:以主計總處資料初步估算,確切仍以財政部年底公告為準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翁至威/製表

 

 

申報遺產稅 精算親屬扣除額

國稅局提醒 被繼承人扶養的兄弟姊妹 每人可扣50萬元 未成年者得每年加扣

台北國稅局表示,被繼承人死亡時,如果遺有受被繼承人扶養的兄弟姊妹,可自遺產總額中每人各扣除新台幣50萬元,其中如有未成年者,還可依其年齡距屆滿成年年數,每年加扣50萬元。

國稅局官員表示,受被繼承人扶養的兄弟姊妹,是指被繼承人的兄弟姊妹未成年,或已成年因在校就學中,或因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受被繼承人扶養者。

台北國稅局說明,依《民法》規定,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第一順序為直系血親卑親屬,第二順序為父母,第三順序為兄弟姊妹。在適用《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的兄弟姊妹扣除額時,原則上只要被繼承人遺有受其扶養的兄弟姊妹,不論兄弟姊妹是否為繼承人,都可列報扣除額。但如果遺產是由第三順序的兄弟姊妹繼承,其中有受被繼承人扶養,而可以認列扣除額者拋棄繼承權時,則不能扣除。

台北國稅局舉例,甲先生在2022年1月間死亡,未婚、父母已故,因此由第三順序,均已成年的哥哥乙先生,以及弟弟丙先生繼承遺產,經申報甲君遺產稅親屬扣除額為100萬元(50萬元×2)。

不過國稅局調查後發現,哥哥乙先生事業有成,經濟能力佳,弟弟丙先生則因身心障礙受甲先生扶養,因此,甲先生遺產稅扣除額僅可認列,受其扶養的弟弟丙先生,因此親屬扣除額為50萬元;如果丙先生拋棄繼承權,則無親屬扣除額。

此外,台北國稅局表示,自2022年起,每一遺產稅案件可自遺產總額中減除免稅額1,333萬元;遺產稅按被繼承人死亡時,依遺贈稅法規定計算的遺產總額,減除扣除額及免稅額後的課稅遺產淨額,依累進稅率10%、15%、20%課徵。

2022-11-11經濟日報